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08节(1 / 2)





  元哥儿到了玉娘怀里,这才又露了笑颜,把手臂搂住玉娘的粉颈。乾元帝哄道:“爹爹在呢,元哥儿会叫吗?”元哥儿从玉娘肩头抬起头来,转着乌溜溜的眼瞳想了想,竟是点了点头,侧着小脑袋看着乾元帝,仿佛很用了些力气才终于叫了声:“爹。” 叫了之后又把脸埋在了玉娘肩上。虽元哥儿只喊得这一声,也足以叫乾元帝十分喜欢得意,搂了玉娘母子笑道:“我诸子,唯此子聪慧过人,堪当第一。”

  话虽如此,到底乾元帝也知道不足周岁的婴儿没人教导,便是再聪明伶俐也不能会叫人,便叫了保姆来问。却是景琰与景宁两个闲来无事,常来逗引元哥儿,景宁素来把玉娘看得亲娘一般,连乾元帝也排在后头,自然先教的是娘,他耐心又好,循循善诱,果然逗引得元哥儿会得喊娘;景琰是个好胜的,看着元哥儿叫景宁教会了喊娘,并不肯服气,又教了元哥儿喊爹。只是元哥儿太小,教会他喊娘已颇费周章,再加个爹更是吃力,若不是情急,元哥儿也不能开声,即是情急,自然先将学得熟练的那声娘叫了出来。

  乾元帝听着是景宁与景琰兄妹两个懂事,自是欢喜得意,倒是又把玉娘夸赞了回,只道是她教导得好,景宁与景琰那里又各自有赏。这也是景琰与景宁两个,一个是嫡出公主,一个是中宫养子郡王,身份贵重,保姆们这才不敢冒功。

  元哥儿自开了这个口,仿佛开了窍一般,不过几日,又会得喊哥哥姐姐,不久更能说个“你我,来去。”且是口齿清楚,表述明白,直叫乾元帝喜欢得心花怒放,便是与景琰不大和睦的柔嘉听说也禁不住喜欢,常过椒房殿来逗引元哥儿玩耍。只是她每回来时窦淑妃常常陪伴在侧。在柔嘉往侧殿去时,窦淑妃便坐着陪玉娘说些闲话。

  玉娘何等心肝,看着窦淑妃这样,便知她盘算,无非是想叫柔嘉讨得她喜欢,日后择驸马时为柔嘉考虑周全些,倒也不以忤。

  说来柔嘉这孩子也有些儿运气,虽是小小年纪没了亲娘,却得着窦淑妃这样一个磊落的养母,倒是把从前别扭的性子养得直爽了许多。若是依旧跟着王庶人,如今还不知是个什么性子哩。

  这日窦淑妃依旧带着柔嘉过来,柔嘉与玉娘见过礼之后便往元哥儿寝殿去了,留着玉娘与窦淑妃两个单独说话。她们二人正说到徐清已有了三个月身孕,高贵妃喜欢得什么似的,便是乾元帝也十分欣慰时就听着脚步匆匆,却是柔嘉直奔进殿来。

  窦淑妃见柔嘉失礼,先就瞟了眼玉娘,看不出她脸上喜怒,忙站起身来,待要先叱呵柔嘉几句,不想柔嘉已抢先道:“弟弟走了,六弟弟走了,母后!”柔嘉生得像王庶人多些,瓜子脸儿,皮色白皙,颇是娟秀,窦淑妃又肯细心教导,养得从容秀雅模样,这回却是脸上满是笑容,连着说话声音也高扬了许多。

  玉娘听着元哥儿会走,便坐直了身子,诧异道:“你说甚?”元哥儿素来顽皮好动,在床上,地上爬来爬去的没个安静的时候,却是不曾走过哩。也没听着景宁与景琰两个有教他走路,如何竟是会得走了?

  柔嘉双手握在胸前,两眼闪闪亮地看着玉了娘:“母后,女儿去瞧六弟弟,六弟弟正满殿爬呢,女儿就拿着小鹿引了他回,哪知他竟自家站了起来,冲了好几步呢,就是又跌下去也没哭,还挣扎着要起来呢。保姆们都说六弟弟这是头一回走,是以女儿来回母后,好叫母后也喜欢。”

  玉娘听着这几句,已是站了起来,抬脚就往殿外走,才走得没几步,便站下脚,叫了金盛过来,使他将这消息去回乾元帝,这才带了窦淑妃母女往元哥儿寝殿走。

  因元哥儿不肯安静呆在床上,保姆们起先还能用锦被把床沿堵住,没过半月,元哥儿就学会了拿脚蹬被子,竟就叫他蹬落了一回,打那以后就再困不住他,时时要往地上爬。乾元帝听说,就使人叫元哥儿寝殿中的地毯全都换过,十分厚软,踩着如踩云端一般。元哥儿得着自由,更是撒欢,日日没个安静的时候。

  玉娘进殿时正看着元哥儿一手推了个小马车,在殿中四处爬,口中还嘟嘟囔囔地讲着人听不懂的话,忽然觉着有人进来,转脸来看,见是玉娘,顿时欢笑,抛开了小马车,飞快地往玉娘面前爬来。

  玉娘蹲下身,从保姆手上接过个色彩斑斓的毛毡球来,朝着元哥儿晃了晃。元哥儿顿时停下,侧了小脑袋瞧了瞧玉娘,又盯着毡球看了会。元哥儿张着红彤彤的小嘴对了玉娘一笑,竟是双手撑着地,腿上用力,竟是真的站了起来,跌跌撞撞地往玉娘面前来。到底年纪太小,不惯走路,没走得几步,往前一扑,直直倒在地毯上。

  乳母保姆们待要来抱,叫玉娘止住了,玉娘放软了声音哄道:“元哥儿,好孩子,走过来,走过来娘就抱你。”

  元哥儿倒也有些志气,倒在地上也不哭,这时听着玉娘与他说话,仿佛听懂了一般,又晃晃悠悠地站起来,挪着脚步又往玉娘面前走了几步。到底年小腿软,哪里支撑得住,这回是坐倒在地。

  上一回元哥儿跌倒时还在笑,这一回却是皱了小小的眉头,先是瞧了瞧身边站着的诸人,又低头看了自家的腿,再把白白胖胖的小手去摸地毯,仿佛不明白如何旁人能站着他却站不住一般,口中嘟嘟囔又念念有词了回,回头冲个宫人招手。

  那宫人见荣王叫她,又当着皇后的面儿自然格外殷勤,忙走到元哥儿身边跪下:“殿下,您要甚?”元哥儿拍了她道:“站,站!”宫人含笑看着元哥儿:“殿下,您要站起来吗?”说着要扶元哥儿起身,却叫元哥儿将手拍开,小脸上已有些怒气,拍了她道:“站!起来!”

  宫人满脸惶惑还待再问,就听着乾元帝的声音道:“元哥儿是叫你站起来。”元哥儿听着乾元帝声音,转脸对站在玉娘身侧的乾元帝笑了笑,又端肃了小脸看着宫人。宫人忙站了起来,因元哥儿坐着,她如何敢站直,直弯着腰,那手恰好,垂在元哥儿面前,元哥儿伸出小手将宫人的手抓着,又站起身来,摇摇晃晃地站直,拉着那跌跌撞撞地往乾元帝与玉娘面前挪步。

  许是有了借力之处,元哥儿这一回多走了好些步,离着玉娘尚有一丈之遥再支持不住,复又坐倒,憋了憋小嘴正要哭,却已叫乾元帝抱了起来,高高地举了起来:“好儿子!”

  原是金盛奉了玉娘口谕去请乾元帝,乾元帝听说元哥儿自家站起走了几步,自然喜欢,当即摆驾过来。不想才进寝殿,就看着元哥儿自家想出主意要借宫人的力,这一惊喜那还了得。

  ☆、第336章 夭折

  却是乾元帝在元哥儿满月后就命礼部筹备太子册封大典,因元哥儿年纪太小,到周岁时未必能自家行走,乾元帝已预备着到时要由保姆抱着元哥儿成礼。可不想今儿元哥儿倒是给了他个偌大惊喜。元哥儿如今已走得几步,再过两三月自是更为强健,想来若无意外,从辇车上下来走至前殿一段多半已能自家行得。且元哥儿如今已这样有主意,把小脸儿一板,已颇有端肃模样,到时也好叫天下臣民知道皇六子景晟天生聪慧,钟灵毓秀,是以十分得意。

  元哥儿哪里知道乾元帝得意的是甚,见乾元帝将他高高举起了回,十分喜欢,直要乾元帝再将他举一回。虽他聪明过人,到底不足周岁,说不来“举高”两个字,一面张着水汪汪的黑眼睛盯着乾元帝瞧,一面把个小手举起指着头上,冲着乾元帝“啊,啊”了两声,意思是叫乾元帝再举他一回。

  乾元帝看着元哥儿这般举动,自然更是欢喜,顺着元哥儿意思又将他举了回,元哥儿方才满意,嘻嘻笑着在乾元帝怀里去找玉娘。乾元帝笑骂道:“真是有事有爹,无事找娘。”话虽如此,到底还是将元哥儿交在了玉娘手上。

  元哥儿仿佛知道乾元帝笑他,把个脑袋埋在了玉娘肩窝,小屁股高高撅起,正对着乾元帝。乾元帝轻轻在元哥儿臀部一拍,笑道:“真是个没良心的小东西。”

  玉娘因见元哥儿折腾了这一回,爬是累了,先伸手在元哥儿后心一摸,果然黏黏的有汗,便将元哥儿交于保姆带下去擦身更衣。元哥儿见保姆要来抱他,十分有怒,小手把保姆的手拍掉,嚷道:“要娘,走开。”小胳膊复将玉娘脖子搂住,保姆无奈,只得退在一旁。玉娘无奈,只得亲自抱着元哥儿往后殿去。

  看着玉娘母子去了,乾元帝方看向窦淑妃母女,窦淑妃也就罢了,乾元帝从前就不曾将她看在眼中,如今更是平常,信口道:“你来与皇后请安的?”

  说来窦淑妃年少时对乾元帝有情,可过得这些年也淡了,听着乾元帝问话,曲了曲膝道:“回圣上,柔嘉要来看元哥儿,妾是陪着她来的。”

  乾元帝这才将眼光在柔嘉身上转了转,见柔嘉身形纤秀,面容端秀,落落大方,倒也点头,与窦淑妃道:“这孩子你教得好。”这话便是将窦淑妃与柔嘉母女都夸了。因乾元帝速来偏心,除着皇后母子们,眼里等闲瞧不见人,得着这句考评也算难得,是以母女们欢欢喜喜地谢恩告退。

  窦淑妃母女退下不久,玉娘也从后殿出来,却是空了手儿。乾元帝因笑道:“元哥儿倒肯放你出来。”玉娘笑道:“这孩子也不知像了谁,精怪得很,若不是这会子他饿了,我还出不来呢。”乾元帝哈哈笑道:“要说任性,你且想想,是哪个人我不遂她的意思就要与我脸色瞧,搅得人哭笑不得的。”玉娘笑着啐了口:“您说什么我不知道呢。”

  乾元帝吃着这一娇嗔,也不以为忤,哈哈一笑,过来挽了玉娘要回去,玉娘又道:“圣上稍候,我还有几句话吩咐。”乾元帝听说,便与玉娘分上下坐了。

  玉娘将殿中余下的乳母保姆宫人都拘到了面前,道是:“元哥儿即爱走,你们不许拦着他,只仔细看顾就是。男孩子不摔打几回,如何成器!”

  玉娘这话出了口,引得乾元帝对她看了眼,却是这话正是乾元帝心上想的。原是乾元帝有六子,除着早夭的四子,其余五子中,景宁虽不甚聪明,胜在温和稳重;景淳与景明两个儿时也有些聪明样子,因娇惯太过,以至于景淳养成经不住事,沉不住气的性子,倒是景明好些,偏是折在了景和手上。如今好容易有了元哥儿,虽还不足周岁,可聪慧过人,若是也养得娇惯天真了,岂不太可惜些。原本乾元帝还忧心玉娘偏爱元哥儿,她又是个心软的,只怕他慈母败儿,不想她倒是有此见识禁不住向她看去,见玉娘身形袅袅婷婷,虽是不施脂粉,依旧面如凝脂,眉分翠羽,更显出一双动人秋波来,哪里像是两子之母,依旧是绮年玉貌。

  元哥儿册太子大典的一个月前,谢怀德奉圣旨回京,因乾元帝急召谢怀德进宫,梁氏自带幼儿回承恩公府。梁氏原本以为元哥儿即将立为太子,谢氏满门自该欢欢喜喜,不想进得马氏正房请安时,马氏见着久别的幼孙脸上虽带着笑容,到底看得出双眼有些儿红肿,仿佛狠哭过一回一般。这般大喜的时候,马氏竟还哭了,莫不是家中出了甚事,想及此梁氏不禁向冯氏瞧去。冯氏因看梁氏看她,悄悄地做了个噤声的手势。

  直至晚间梁氏才从冯氏口中听说,却是远在阳古城的英娘出了事儿。

  却是英娘与李鹤成婚将近十年,可说是相敬如宾,举案齐眉,倒也好算对好夫妻。只可惜膝下空虚,多年来只得着一子,还是个多病的。李家曾有为李鹤纳房妾室,他日生下一儿半女来养在英娘膝下。因有孟姨娘的先例在,英娘心中自然大喜欢,可看着李鹤有些心动的样子,到底怕坏了夫妻情分,又想着若那妾实在不安分,去母留子也就是了,这才答应。

  还不等李家动作,玉娘已进宫得宠,又一步步地从才人做到了贤妃,那时李家已暂缓心思,待得玉娘立后,英娘得着县君诰命,李家更是绝了这个心思,只当命中如此罢了。不想在李家绝了心思之后,英娘倒是有了身孕,且是双胎,这原是天大的喜事,不想英娘不慎早产,虽英娘挣命一般地生下双生儿来,可自家伤了身子日后不能再生也就罢了,双生儿更是孱弱,比只猫儿也大不了多少,十分可虑。前些日子从阳古城捎来消息,道那对双生儿已没了,连着满月也没熬过去。马氏听说自然心疼女儿外甥,这才痛哭了场,倒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。

  梁氏听冯氏这番说话,不禁十分诧异。却是谢怀德任职之处与阳古城相距不足百里,英娘是个惯会做人的,谢怀德也素来爱惜家人,是以两家常有走动,因此梁氏倒也知道些英娘情形,他们夫妇领着旨意进京前英娘还好好儿的,且是怀胎待产,离着生产且有三个月呢,便是双胎早产,也不能早了这许多去,如何好端端地早产了不说,连着孩子也夭折了?

  只梁氏也知谢显荣与冯氏为人,若是自家贸然将疑问说出,他们夫妇虽不至于偏帮着李家,可在元哥儿立为太子的当口,只怕也不肯生事的,是以只把疑问隐在心中,到得谢怀德回房,又屏退了丫鬟们,这才将自家疑窦与谢怀德说了。

  谢怀德正拿着帕子擦脸,听梁氏讲完,他从前就是个机敏的,做得这些日子亲民官,见了好些个阴私龌蹉事,更是老练,听梁氏说完,又问道:“书信上可有姐姐手迹?”

  梁氏有些赫然:“我只听嫂子提了这事之后就有些不安,这句倒是不曾问过,是我不周到了。老爷即问,我明儿问过嫂子就是。”谢怀德只道是:“这事很不用你,你且歇上两日,预备着皇后召见。”梁氏自然答应。

  到的次日,谢怀德给马氏请安之后,只做个不知道的模样,闲闲地把英娘提了一笔。马氏素来疼爱信重谢怀德,听得他问英娘,顿时放声大哭,扯了谢怀德袖子道:“皇后殿下与荣王殿下大喜事在前,你父亲与哥哥连着哭也不许我狠哭,怕人听着,说我们家恃宠而骄,不知进退,连累了两位殿下。我也知他们说得有理,到底英娘和孩子们可怜。”

  谢怀德在马氏身边坐了,把个帕子替马氏拭泪,又哄道:“是姐夫来信的么?姐姐可说甚?她身子如何?”马氏哭道:“你姐姐身子弱得那样,如何拿得动笔!不过是你姐夫来的信,他倒是有愧,可有愧又如何!只可惜了我一双外甥!”听着马氏这话,谢怀德眉头不由得扬了扬,继问道:“姐夫有愧?”又道:“姐夫的信在哪里?”

  马氏听谢怀德不住地问李鹤来信,倒是止了哭,抬头将谢怀德瞧了眼:“你要看信做甚?”谢怀德笑道:“事涉我姐姐与两个外甥,我做弟弟舅舅的问个明白也是应该的。”马氏听说,也觉得成理,便道:“信在你哥哥手上哩,你要看,问他要就是了。”

  谢怀德盯着要英娘书信,是他与梁氏一般心存疑问,是以要从书信上窥探一二。李家与承恩公府报信时,多半是李鹤执笔,依着英娘的周到性子,多半儿会在丈夫书信上添上几句。若是她不曾添得,要么是病得拿不动笔要么便是她早产另有蹊跷。前者,病成那样,李鹤若是在信上提了,马氏不能不说;若是李鹤不提,瞒着英娘病情与他们有甚好处?要么便是她早产另有蹊跷,是以李鹤才不叫她添笔。